發表文章

「好文分享」性暴力受害者復原指南:我戒不掉酗酒、購物成癮,怎麼辦?

本文摘錄自《十三歲後,我不再是我:從逃避到挺身,性侵受害者的創傷修復之路》,三采出版。 文章出處: 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96246 文:山本潤(Jun Yamamoto) 「為何會成癮?」——性暴力的創傷與因應方法 你是否曾過量飲酒、大量購物、或不吃大量藥物就感到心慌?或許你也有其他的心理創傷。如同遭受性暴力的人,會盡一切方法減輕受害的後遺症。其中有些是正確的,有些反而會使狀況更糟。這個章節將針對性暴力與成癮症(addiction)的關係進行說明。 性暴力與心理創傷 性暴力是一種會對身心造成極大傷害,容易引發心理創傷的行為。而且,受害者與倖存者必須採取各種因應方法,才能避免心理創傷影響自己。 心理創傷的程度對於每個受害者的影響皆不同,有些人從早上起床到入睡為止,一直處於跟受害時相同的恐懼和厭惡感之中。這樣的情形令人不忍卒睹。 有些人雖不至於無時無刻感到恐懼,但某些突發事件會觸發受害時的感覺,而產生恐懼、焦慮或憤怒的情緒。 這類會令受害者想起受害經歷,導致身心失調的事件稱為觸發因子(trigger)。 何謂觸發因子? 與加害者相像的人(背影、性別、名字)。 受害地點(場所、類似環境)。 與受害時類似的狀況(脫衣服時、睡覺時)。 受害時看到的東西(衣服的顏色、物品)。 與受害有關的感覺(觸感、味道、聲音)。 相關資訊(新聞、與性有關的話題、性教育)。 與受害後面臨類似的情景(類似醫院或警察局的環境)。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心理創傷的觸發因子。 觸發因子本身並不危險,但如果受害者遇到類似遇害時的情況,例如睡覺時躺下來的角度跟當初被推倒時躺下的感受一致,或是聽到性侵害的新聞於是想起那些遭遇,就會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感到恐懼和厭惡。 於是待在家中也不安心,內心過於害怕,生不如死。 於是,受害者為了逃避恐懼與痛苦,選擇麻痺自己的感覺,讓自己感受不到任何情緒波動。甚至出現以毒攻毒的情形,下意識地尋求更強烈的刺激,主動接觸觸發因子。 專家曾說:「心理傷痛正是成癮症與行為成癮的核心問題。」(引自愛德華.J.康齊恩、馬克.J.阿爾巴內塞《人為什麼會成癮?》),成癮的根源在於心理創傷與尋求迴避(逃避痛苦的心態與行為)。 倖存技巧——活下來的方法 在一般